作者:陳明緯
「台灣劇場出大事了!」是這陣子引發熱烈討論的一聲疾呼,從最近表演藝術節目票房看似「崩跌」的情況,試圖分析背後的原因。可以看見不同劇場工作者指出作品品質參差、數量供過於求、其他展演活動更具吸引力、觀眾量體培養不足及過度集中於北部、票價過高等,影響著觀眾是否走進劇場。而回到劇團、場館經營者的角度,藝文補助機制設計、創作及製作的完整性、劇團經營模式以及劇場產業化的可能性等,是公部門、演藝場館及演藝團隊需要持續深思、對話的主題。
在一片哀號、憤慨又或是溫暖的回應聲中,劇說戲言正好推出醞釀已久的「劇場生存之道:中南東部劇團經營分享」專題,與這聲「出大事」的高喊形成呼應。2019至2020年疫情肆虐期間,三個分別在中、南、東部的表演藝術團隊剛完成立案或經歷組織轉型,走過近五個年頭,各自摸索出適合的創作與經營型態,扎根於不同區域。本專題邀請拍拍手工作室負責人陳敬皓、斜槓青年創作體共同創立者周韋廷、山東野表演坊團長尉楷撰文,分享他們如何從過去所累積的學習及創作經驗,到決定成立工作室、劇團或著手轉型;而在不同地區做戲,會面臨哪些特殊挑戰或影響創作追求?怎麼兼顧劇場創作及劇團經營?又如何思考自身與所在區域、當地社群、觀眾的關係?
三篇文章不僅是實踐者的回望與反思,同時也試著回應許多劇場工作者在追求理想時持續扣問自己的問題:「如何生存?」或許在某些尚待被深掘的地區中,有一塊適合你耕耘的田地。透過本專題三位作者反身性的書寫,希望能為正準備起步或思考未來方向的劇場工作者,提供可參考的實例,無論你現在是一個人、還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都能從自己的脈絡出發、帶著沿途蒐集的資源與風景,開創屬於自己的劇場道路。
策劃|陳明緯
作者|陳敬皓、周韋廷、尉楷
編輯|陳明緯、吳宗佑、鄧淑華、張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