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總論:從前從前,有個轉身戲劇節

轉身戲劇節如同一朵向陽的花,自動自發地破土而出,年年盛放。單純的初衷,非做不可的欲望,驅使著這群大學生,展現對於戲劇與劇場無與倫比的熱情。它陪伴一代又一代富有戲劇熱忱的大專院校學生成長,也見證了這二十年來話劇社團的改變,其學生自治色彩的生命力,留下了相當亮眼的、充滿青年活力的的戲劇能量。

作者:張宥棋

「這間嗎?」

繁忙的台北街頭,火車站前行人匆匆而過,銀行林立的館前路,三個人懷著忐忑的心情站在往來人群中。中興法商話劇社長的林芸慧,與幹部吳妍嫻、師大話劇社長謝孟璁,正為籌辦轉身藝術節的資金發愁,看著眼前的高樓與人潮,竟生出一絲無措。

1998年年底大專戲劇盃,中興法商話劇社、師大話劇社並未進入決賽,讓他們從大專盃「轉身就走」。出於強烈想要到校外演出,讓只有十分鐘露臉機會的大專盃初賽,延長為完整的一兩個小時呈現,林芸慧、吳妍嫻、謝孟璁三人,結合了更多的大專話劇社團夥伴,決心創辦「轉身藝術節」。然而,現實的打擊很快浮現,要舉辦聯合演出規模的活動,所需的資金僅靠幾個社團的社費,遠遠不夠。

「⋯⋯好。」「走嗎?」「走、走吧?」

「走。」說走就走,穿過重重人流,越過擁擠轟鳴的車潮,目光在抬腳跨入任意選定的那間銀行時,驟然變得堅定。想演、想藉由劇場說出想說的話,即使途中有種種現實問題要克服,依然阻擋不了舉辦轉身戲劇節的決心;「轉身就走」不是掉頭離開,而是為著向「想望」前進。直到離開敞亮的銀行大廳,看著手裡白紙黑字寫著的贊助金額,三人滿眼不可置信——三萬元!真不敢相信銀行人員怎麼被三個突如其來的人說服的。但總之,有了這筆相當可觀的贊助,轉身戲劇節邁出了第一步。

回想起來,謝孟璁一直說,真的是「戇膽gōng-tánn」,發起是戇膽,走進銀行的門也是戇膽。讓人不敢相信的還有,這個大專社團自籌自辦、自演自銷的轉身戲劇節,從1999年成功舉辦後,竟延續了長達二十年生命。

銜接大專盃成為交流平台

由教育部主辦的「大專盃話劇比賽」,1984年辦理第一屆,至1998年結束,隔年因九二一地震停辦,並不再舉辦。轉身戲劇節意外承接了大專盃的交流、展演位置,接續了大專盃的學生話劇能量。大專盃對於大專話劇社團來說相當重要,是每年具有領導指標性的校外演出機會,且無需負責尋找場地與籌辦工作。大專盃的展演、鼓勵性質促進了大專話劇社團的活躍,分北、中、南三區,每校補助三萬元演出費,決賽獲獎也可獲得獎金,是當時大專院校話劇社團來說重要的資金取得來源,以及大專生們增加劇場實踐、展現熱忱的平台。由於大專盃停辦,話劇社團失去校外演出的機會,剩下校內的小型演出,轉身戲劇節的出現恰好承擔了聯合演出的需求,延續了大專盃的相互交流性質。

第一屆轉身戲劇節,師大演出《飄兒(PURE)的羽毛》(圖片提供:謝孟璁)

也許也沒料到「大專盃」將於該年休止,謝孟璁等人發起的轉身戲劇節,在1999年春天現身,並且成為各北部大專院校話劇社具有自籌自演性質的重要展演活動。第一屆參與者與作品有:中興法商(現為臺北大學)《絕對之灰色地帶》,師大《漂兒(PURE)的羽毛》,臺大《二乘以三等於零的五次方》、政大《一直下雨的房間》,總共四個話劇社,演出地點在知新廣場。第二屆,更名為轉身戲劇節,在耕莘小劇場演出,參與的學校包含實踐、政大、東吳、師大、臺大、中興法商,並且共同演出了一場六校合作義演《賴英秀Lying show》。第三屆則有師大、臺北大學、臺大、實踐四個學校參與。往後逐年增加了文化、東吳、淡江、世新、國防醫學院、國北教,甚至2013年有臺藝大科班劇團加入。每年約莫三到四個社團合辦,第八、九、十屆更高達六到八個社團參與,其規模和參與人數都相當可觀。

轉身戲劇節在耕莘小劇場、知新廣場、牯嶺街小劇場和皇冠小劇場等等地方演出,除了學生社團負擔得起場地費用,亦是帶著憧憬的心情選擇這些在九零年代亦是台灣實驗小劇場發展的重要地點。轉身戲劇節的演出展現了大量的創意以及突破嘗試的實驗性質,亦是對小劇場實驗運動的間接對話。

轉身戲劇節中,各校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相當重要。與大專話劇比賽的競爭型很不一樣,藉由轉身戲劇節,成員們或能突破校內的行政框架,在各項幕後工作中找到最擅長的工作,同時學習與來自其他學校的成員配合、交流與合作。這樣的合作模式讓成員們熟識了志同道合、跨校的朋友,在離開話劇社之後仍持續彼此的友誼,也在往後的劇場創作中相互支援。

第8-12屆轉身戲劇節宣傳海報(圖片提供:政大戲劇社)

「想被外面看見」一直是轉身戲劇節選擇在校外場地演出的原因,這個「想望」貫穿了二十年的轉身戲劇節。不過,2016年,辦理了十多年的轉身戲劇節似乎有點強弩之末,儘管中斷後於2018年再辦,卻又因2019年襲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藝文圈造成巨大打擊,加上話劇社團活動力似乎愈發衰弱,再無實踐的機緣。

轉身戲劇節自1999年起至2018年,共舉辦十八屆,對臺灣大專院校話劇、戲劇社團是重要的歷史扉頁。每屆由三到八個大專話劇社共同承辦,是合作、交流經驗的重要橋樑;自籌性質讓參與者可以自由的創作展演,展現與學院體系內不同的活力與創意。轉身戲劇節如同一朵向陽的花,自動自發地破土而出,年年盛放。單純的初衷,非做不可的欲望,驅使著這群大學生,展現對於戲劇與劇場無與倫比的熱情。它陪伴一代又一代富有戲劇熱忱的大專院校學生成長,也見證了這二十年來話劇社團的改變,其學生自治色彩的生命力,留下了相當亮眼的、充滿青年活力的的戲劇能量。「轉身就走」原本只是笑談間的隨語,卻無意間傳達了轉身戲劇節勇於向前、積極主動的熱烈活力;那樣濃厚的熱忱和炙熱的想望,讓他們無畏困難重重,一次次地透過轉身戲劇的精神綻放燦爛舞台,創造獨屬於這群熱愛戲劇的青年,濃墨重彩的青春記憶。

「轉身戲劇節」專題歷經多次訪談才得以完成,由衷感謝以下受訪者們及社團給予慷慨協助:政大戲劇社、臺大話劇社、謝孟璁、鄒雅荃、黃郁晴、郭鎧瑞、宋柏成、鄭栢玔、鄭子鴻 

指導策劃:紀慧玲
責任編輯:解佳蓉

關於作者

  • 高雄囡仔,畢業於師大臺灣語文學系,現就讀臺大戲劇碩士班。日常喜愛觀賞、接觸歌仔戲演出,2020年就讀師大時開始於師大歌仔戲社學習,工旦行,參與師大歌仔戲社242627屆公演。

    View all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